每年 5 月,上海滴水湖畔的发令枪声划破晨雾,湖面上的波光便与铁三运动员跃动的身影交织成画。
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地、不同年龄段的耐力运动爱好者来到这里,参加泳渡挑战赛、“小铁人321”三项赛、成人铁人三项赛及青少年铁人三项赛……而在背后托举这些比赛的,正是中国最成熟、也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——STC 大铁。
多年来,STC 大铁一直借助金数据优化赛事运营。最近,我们有幸邀请到 STC 大铁的创始人 Bruce 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。从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到半导体工程师,Bruce 的人生轨迹因为铁人三项运动而彻底改变。
访谈中,他分享了 STC 大铁的创立故事,以及如何将系统化的工程思维融入赛事运营,打造出如今备受瞩目的赛事品牌。
从小众爱好到赛事生意
2004 年,张江高科技园区,28 岁的芯片工程师 Bruce 正经历着所有半导体人的典型困境:24 小时 on call 的工作节奏,Fab 厂产线警报与腰间赘肉同步增长的焦虑。
为了减肥,他在韩国同事的推荐下接触到了铁人三项。第一次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国际铁人三项精英赛,小试牛刀,竟然斩获了业余组第六名的佳绩。
那时,铁人三项在国内还是一项极少数人参与的运动,为了把铁三爱好者聚在一起交流,Bruce 和四位同事一起创办了「上海铁人」俱乐部。在那个没有微信的年代,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各自所长,搭建了一个 BBS 论坛,发布训练和比赛信息,召集大家一起训练、参赛。

图|早期的上海铁人 BBS 论坛
随着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,俱乐部从一个公司里的 5 人兴趣小组,慢慢辐射到其他公司,甚至整个张江区域。不久,就达到百人规模。
然而,也很快遇到了瓶颈。由于当时国内比赛数量极少,尤其是上海本地几乎没有可供参加的赛事,大家参赛机会有限,热情也难免受到影响。俱乐部的成员有进有出,但规模始终难以突破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决定自己办一场比赛,地点就选在上海滴水湖。

图|2006 年第一届滴水湖铁人两项赛
2006 年,第一届滴水湖铁人两项赛成功举办。比赛设置为骑车 40 公里,跑步 5 公里,吸引了上海 60 名爱好者前来参赛。这场比赛不仅填补了上海本地赛事的空白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铁人三项的魅力,俱乐部的声量和影响力开始迅速扩大。
2014 年,Bruce 成立了上海大铁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并推出了赛事品牌「STC 大铁」。2016 年,正式启动自有 IP 「STC 大铁联赛」,一年内就在金山、千岛湖、尚湖、滴水湖、湘湖等地举办了 5 场比赛。
随着赛事版图的不断扩大,参赛人数逐年攀升,到了 2024 年,滴水湖铁人三项赛的参赛人数已经突破了 3000 人,吸引了来自 22 个国家的选手参与,「STC 大铁」早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铁人三项赛事品牌之一。

STC 大铁的办赛哲学
现在,STC 大铁一年会举办 15-20 场各类型赛事。
翻看他们在公众号发布的比赛信息,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先花些篇幅介绍比赛地点,再配上赛道沿途的风景美照。还没报名,就已经让人忍不住开始想象自己在这片风景中参赛的感觉。

图|临海尤溪 福建东山岛 杭州千岛湖 常熟尚湖等比赛地
“在我看来,一场好的比赛,应该能让你去到平时不太会去的旅游目的地。我们选择比赛的时候,更多可以考虑这个目的地,就算不参加比赛,去那里旅游也会很舒适。”
Bruce 的这番话,道出了 STC 大铁独特的办赛哲学。比如他们精心挑选的福建东山岛、千岛湖等地,哪怕没有比赛,去那里待上几天也会让人感到很放松。这种体验,正是他希望传递给参赛者的。
“我自己以前是个工科生,上班是 7×24 小时,经常要请假去比赛,一待就是很久。这种状态,我希望能提供给和我同频的人,因为当时我发现国内没有这样的供应商,创造不了这样的比赛。”
所以,STC 大铁的每一场赛事,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一次在忙碌生活中按下「暂停键」的机会。许多参赛者会把这场比赛当作一次家庭旅行。
赛场之内,一个人是主角,赛场之外,全家出动。他们希望参赛者在完成比赛的同时,也能从日常的忙碌中暂时抽离出来,去感受自然、放松身心。

将工程思维融入赛事运营
组织赛事活动,「报名」永远是第一道关卡。
早年俱乐部时期的赛事报名环节,STC 大铁要在 BBS 上先发布比赛信息,选手报名需要在帖子中下载 Excel 报名表格,填好信息后再将其发送至邮箱,然后把钱打到银行账户,备注是谁的报名费。
早期一两百人的比赛,团队还能通过叠加人工的方式来应对。但随着赛事规模扩大,这样的报名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:信息核对需要人工逐条比对、一旦出错就得反复沟通确认、报名数据和款项常常有对不上的情况。
Bruce 意识到,想要提升赛事运营的效率,必须引入数字化报名系统。于是,他开始了一系列选型尝试。
“一开始我们用国外的软件,但体验并不好。页面加载慢,功能需求响应慢,收款更是拖沓。很多时候我们已经需要用钱了,但通过它收的报名费还在国外,到账周期长得让人难以忍受。后来17、18 年我们还尝试过定制开发,第一次开发的系统,所有功能模块都是写死的,但我们每场比赛的赛制会有些许不同,所以那套系统也没用起来。”
时间到了 2019 年,Bruce 找到了第二家定制开发公司,报名系统做了快一年,仍然未见雏形。被折腾到崩溃的 Bruce 想起了以前活动报名用过的表单工具金数据。
于是, 他开始自己拆解业务流程,最终在金数据里搭建出了那套理想中的,能够快速迭代,及时响应赛事运营中各种需求的赛事报名系统——
在「表单」中,通过各种字段的组合,不同比赛的报名信息得以精准收集和分类管理,选手们可以在线填写信息、一键支付报名费用。

利用「门户」功能,所有开放报名的比赛在一个页面中展示。选手们可以在「我的报名」中,查询到自己过往的报名信息。

通过「消息通知」功能,选手们在报名成功后就会立即收到短信通知;通过「对外查询」功能,选手们在赛前还能自助查询自己的参赛号码。

工科背景出身的 Bruce,在搭建系统的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乐趣。那段时间,他密切地关注着金数据的更新动向,只要上线了新功能,就会第一时间尝试,看看能否适配到自己的赛事报名系统中。
“对于我个人来说,用金数据很有成就感,因为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就像编程一样,把脑海里的想法快速落地。不会有阻力,上午遇到的困难,下午可能就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解决了,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!”
办人员效率最高的赛事活动
关于如何定义一场成功的赛事活动,Bruce 从主办方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:办人员效率最高的比赛。
“很多人觉得赛事的成功在于规模有多大、参赛者有多少,但其实,人员效率才是关键。”
他回忆起自己从科技行业转型到体育赛事的经历,发现体育赛事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效率低下。在科技行业,10 个人做到 1 个亿的产值并不困难,但在体育赛事领域,同等人力却难达十分之一的产出。
“虽然距离期望还有差距,但金数据这样的工具至少让我们迈出了第一步。很直观的一个数据,对比去年 1-3 月的报名收入,我们今年同期提升了不止一倍,这背后正是金数据帮助我们提高赛事运营效率后带来的高收益。”
如今,凭借对效率的极致追求,STC 大铁正在重新定义赛事活动的成功法则。2024 年,金数据正式成为 STC 大铁的独家赛事活动报名平台,我们很荣幸以数字化力量助推 STC 大铁赛事运营的效率跃升。

图|金数据成为 STC 大铁独家赛事活动报名平台
我们也始终相信:当工具代替人力奔跑时,热爱自会带来体面的回报。